2017-10-18 来源:浙江在线 责任编辑:刘慧 阁明兰 点击:次
分享到:
《稻可道 非常稻》朱炳仁
浙江在线10月15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刘慧 通讯员 阁明兰)金灿灿的稻子,沉甸甸的稻穗,俨然梦里水乡的丰收景象。10月14日下午,“熔古铸新——朱炳仁新加坡艺术展”在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开展,展厅内一片夺目的金稻,这便是中国著名熔铜艺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铜雕技艺唯一传承人朱炳仁种下的。
朱炳仁与新加坡的缘分源自2015年11月,在“习马会”上,作为当年为台湾地区架设同源桥的金桥使者朱炳仁,除了赴狮城见证历史时刻,还出席了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揭幕仪式。
《春和清研》朱炳仁
而在代表中新两国文化交流的中心大堂上,展示的正是朱炳仁创作的巨幅熔铜壁画《春和清妍》,作品高4.5米、宽8米,以中国传统水墨方式,在大理石底板上用独有的熔铜艺术铸就了一片迎接春天的梅花。
《云霞铜瓶系列》朱炳仁
因为战乱等原因,中国出现过铜的断代以及淡出人们生活的阶段。改革开放初期,朱炳仁从制作铜招牌开始,继而让铜进入了城市建设、文化设施重建以及重要人文场所,他不仅因为设计铸造了杭州雷峰塔、峨眉金顶、灵隐铜殿、台湾中台禅寺铜桥等精美绝伦的当代中国十大铜建筑而被人们誉为“国宝工匠”,也因为他独具慧眼,从天宁寺宝塔意外大火烧熔的铜渣结晶体而顿悟灵感,机杼独出,创造了前所未有、别开生面的熔铜艺术,并以这种艺术方式创作出了如《稻可道,非常稻》《宋画迷宫》《阙立》《残荷系列》等一大批令人震撼的艺术作品。
《宋画迷宫》朱炳仁
2006年,朱炳仁在一场大火中,偶然发现铜在高温融化中的自然美,首创“熔铜艺术”,开启了“无模可控”的熔铜艺术新领域。这是通过1000摄氏度以上高温将铜液熔解及化学氧化,逐渐凝炼出新的创作手法。这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铸造、镶嵌等工艺。在创造中,他以铜为墨,将铜液自由流动,这种工艺脱离模具的束缚。他说,“青铜时代以来,铜的铸造都需要模具,这种‘无模可控熔铸工艺’将铜彻底从模具里解放出来,给了铜自由”。他的熔铜艺术精品一经问世,即受到了海内外的艺术界的高度关注,被多家艺术机构和收藏家收藏。
在此次与新加坡艺术家合作的《稻可道,非常稻》铜装置艺术,也是由熔铜艺术创作而成。形态各异的铜雕稻穗,因对自然的得失和敬畏曾在2012上海艺术展上引起轰动,后来在北大图书馆展览引发广大学子关注和思考。朱炳仁指出,稻看似平凡朴素,很少有艺术作品去表现它,尤其稻穗破碎的结构很难雕塑,但借助这个作品,希望传达出中国和新加坡艺术家共同关注世界上的贫穷与民生问题。
近年来,朱炳仁携传承铜文化的儿子朱军岷一起开始思索铜的回归人民生活之路,倡导人类缺少的铜离子、异菌的铜器皿如何通过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和铜艺文创衍生品的创新吸引年轻人的关注和喜爱,他还通过与故宫、国家博物馆、颐和园的合作创制文创产品,这些精致而不失大气的作品除了常常作为国礼赠送各国贵宾,也通过21座城市的网络销售渠道走进了寻常百姓家。
展览现场
朱炳仁,1944年出生于绍兴铜艺世家,7岁随父迁往杭州。自幼酷爱诗书画印,从小随父练习书法,学习传统文化。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年逾40岁的朱炳仁重拾祖辈的铜艺传承,从做铜字、铜招牌开始,朝着复兴朱府铜艺的梦想慢慢前进。朱炳仁在传承传统技艺的同时,也对铜雕技艺进行挖掘和创新。他创作的紫金铜壁画,结束了古今中外铜刻艺术中没有铜壁画的历史,杭州新雷锋塔在经过反复试验后,也换上一身彩色铜衣,成为中国第一座彩色铜雕塔。他曾获60余项国家专利和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年度中华文化文物等诸多荣誉。近20年来,他创见中国百余座铜建筑,如峨眉山金顶、桂林铜塔、常州天宁宝塔,G20杭州峰会和金砖厦门会晤主会场铜装饰也出自他的团队之手。
此次,朱炳仁的新加坡个展得到了中国文化部等相关部门大力支持,中国艺术研究院名誉院长王文章为此次个展作序。他说,朱炳仁是一位执着坚守、勇于开拓、锐意创新的艺术家,他的作品“让人思考的比给人看的东西要多”,相信在中新两国文化交流加强的今天,朱炳仁先生熔古铸新的铜雕艺术,会架起一座艺术的桥梁,让观众在感受艺术之美的过程中,沟通情感,增进友谊。
一直以来,朱炳仁积极参与中国与世界的文化交流,经过数年的努力,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国家了解到朱炳仁的铜艺术,越来越多的人民了解到中国的当代文化。“古为今用,自铸新意”,朱炳仁藉由百年传承铜雕技艺,不断寻求新的突破。在作品中辅以抽象的当代语言,找到传统与现代的契合点,正如新加坡传统与当代、中式与西方等多元文化并存的魅力,兼容并蓄,融汇贯通。
与此同时,在新加坡举办的“铜与生活”的文化对话,因为对中新两国人文和生活质量等话题的关注,吸引了新家坡300余位来自文化、环境、艺术、建筑、教育、生命科学和社区、商会多个领域的人士参加。
大家表示,这场对话正是在中新两国倡导“一带一路”战略合作背景下,颇有新意和特色的文化交流活动。作为有着5000年青铜文化历史的中国传承铜文化,开创新视野的中国工匠和艺术家,朱炳仁一直将“传播铜文化,让铜回到人民生活中去”作为艺术追求的信念。
此展览将持续到10月29日。
【相关报道】
中国铜艺五代传世第一家
中国近代铜艺传承有序,五代不衰,代代胜名,只此一家,这就是清同治末年1875年朱雨相、朱庆润在绍兴石灰桥畔创立的“朱府义大铜铺”。
“朱府铜艺”1998年被国家内贸部认定为“中华老字号”;2006年被商务部再次认定为 “中华老字号”。
“朱府铜艺”的传承与沿革:
第一代 朱雨相、朱庆润 绍兴石灰桥畔,开创“朱府义大铜铺”。
第二代 朱宝堂 绍兴北后街,开创“朱府瑞昌铜店”。
第三代 朱德源 杭州浣纱路,开创杭州第一家个体书画社 “朱德源书画社”。
第四代 朱炳仁 建造“江南铜屋”,开创“朱炳仁铜雕”。
第五代 朱军岷 掌管金星铜集团和浙江朱炳仁铜雕艺术博物馆。
在金九银十的销售旺季之际,如何顺势而为取得市场热度,占据目标用户的注意力,…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成分献血,加入到无偿献血的队伍中,2018年7月13日,秦义无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