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广告位
当前位置:>特别推荐>文化>正文
中医的胜利!——我的中西医药观之一

2020-02-18 来源:中国时尚新闻网 责任编辑:King 点击:

分享到:

中医的胜利!——我的中西医药观之一

中医的胜利! ——我的中西医药观(之一) 王森

在我看来: 治病就像是一场战争。中医与西医都像是带兵打仗的元帅和将军。 不同的是: 西医是机器先行,科室联动,背靠大医院好看病,一般进行的是闪电战、阵地战、歼灭战,是短兵相接,是你死我活,大部分落得鱼死网破,两败俱伤。 中医是草药银针,独创江湖,三根手指头走天下,主要运用的是持久战、游击战、保卫战,是全线作战,是围而不战,要么围魏救赵,要么和平解放。 因此,好医生既是政治家,又是军事家;既要懂战略,还要懂战术;既要治病,还要治人! 治不了人,就治不了病! 所以,好医生应该是: 先治人,再治病,治病救人!

中医的胜利!——我的中西医药观之一

一、说在前面 二十多年来,我一直想为中医中药说几句话,说几句心里话,说几句大实话,可总担心人微言轻,每每欲言又止。 今天,当自己一身疾病被中医中药打得落花流水、逃之夭夭,身体健康一天天好起来的时候,我想我应该勇敢地站出来,“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中医中药说几句公道话了。 开宗明义,必须强调“三大纪律”: 1.我对西医西药和中医中药都没有任何偏见!希望读以下文字的您也最好不要有;万一有了,最好保留。 2.本文所讲的中西医,必须是合格与称职以上的中西医,一切庸医和打着医生幌子的骗子除外;本文所讲的中西药,必须是合格药品以上的中西药,一切假冒伪劣药品和养生保健品除外! 3.本文为学术理论文章,文中观点仅供参考,切忌生搬硬套,对号入座。同时欢迎广大业内人士与有识之士交流探讨、切磋争鸣、质疑反驳,有一说一;谢绝一切不明真相者与别有用心者揪辫子、扣帽子、打棍子和搅场子,上纲上线!

中医的胜利!——我的中西医药观之一

二、必然的胜利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先讲一个故事: 一位中医学教授,在国内开不了药店,更开不起医院——他是老师 ,没有办法考执业医师,没有处方权。开医院则必须有100平方米的地方,配上检验员、药师,以及5名以上的医生。63岁那年,他远赴重洋。在美国,直接住在儿子家里坐诊。 为了给其他医生也留点饭吃,他的规矩是一天只看30个病人。为了避免低劣药材之祸,特意从香港进口药材。一个月收入9万多美元,交完税还有6万多。在美国,10万美元就可以买一栋房了。 这位教授说:“在美国开诊所什么都不要,但是就一条,每隔一天卫生部门会来检查处方,他们想学东西。” 再看一组数据: 1.日本汉方药厂有200家左右,汉方制剂多达2000多种。 2.89%的日本医生会开汉方药处方,处方用汉方药每年以15%的速度增长。 目前日本6万家药店中,经营汉方制剂的达80%以上,在药局、药妆店的显著位置,基本都能找到汉方药。 3.日本民众也非常认可汉方药,近80%的日本人认为,汉方医药治疗慢性病十分有效,60%的日本人认为汉方药能促进健康长寿。 4.一项调查显示,50%海外受访者认为“中医药”是中国文化的代表元素,占比位居第二,第一为中餐(55%),第三是武术(46%)。有67%的中国受访者认为中医药是中华文化的代表元素,超过了选择中餐的人数。 另外据相关报道,从外国友人的角度来看,当你问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英国前首相布莱尔、篮球巨星科比及美国那些好莱坞巨星,最牛的中国国际品牌是什么? 答案不是高铁、不是联想电脑、不是阿里巴巴、不是海尔、不是华为、不是腾讯、更不是比亚迪,更不是沃尔沃,那是什么呢?是能真真实实带给他们健康的中医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及中医针灸Acupuncture。

回过头来谈中医药的胜利。 有些胜利纯属偶然; 有些胜利却是必然! 中医的胜利,就是必然中的必然! 下面,用我的切身经历做一个简单的逻辑证明!

中医的胜利!——我的中西医药观之一

首先,谈谈中医中药胜利的偶然性。

几个月前,我的身体健康状况一度告急。其实我很清楚,由于长期伏案从事文字工作,经常是五加二、白加黑连轴转,导致身体严重透支,于是各种病痛如群魔乱舞,恣肆疯狂,我感到全身疼痛,四肢乏力,心情郁闷,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

很显然,我对自己的不以为然,引起了我五脏六腑,甚至是身体里每一个细胞对我的不以为然!结果正好应对了那句名言:那里有压迫,那里就有反抗!

可是,我的身体一开始反抗是无声的,也是默默的。所以自己对这一切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依然带病运行,依然长期带病坚持工作,直到一次要命的牙疼,让我对自己身体的呐喊不再置若罔闻。

俗话说:牙疼不是病,疼时要人命!

我终于不得不走上寻医问药之路。

像所有患者一样,我也没有逃出“有病乱投医”这样的窠臼。

这是我平生最最厉害的一次牙疼。可是,十七种中药西药几乎全军覆没,西药与中成药基本上毫无疗效,自家的中药只能止痛(后来证明是吃错药,把哥哥给我的一种感冒药当成牙疼药吃了,但还是起到了止痛的作用)。于是得出的结论是,十八种药药全部不对症,没有任何一种药能够解决我迫在眉睫、刻不容缓的病痛难题。

中医的胜利!——我的中西医药观之一

其次,谈谈中医中药胜利的必然性。 2019年10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权威发布。需要特别强调一下,这是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名义发布的第一个有关中医药方面的文件。 《意见》指出: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为中华民族繁衍生息作出了巨大贡献,对世界文明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中医药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中医药改革发展取得显著成绩。 《意见》强调: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对于坚持中西医并重、打造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的中国特色卫生健康发展模式,发挥中医药原创优势、推动我国生命科学实现创新突破,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促进文明互鉴和民心相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 2019年10月25日,中国中医药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以国务院名义召开的全国中医药大会, 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中医药迎来大好时机,必将开启传承创新发展的新征程。 毫无疑问,《意见》的发布和中医药大会的召开,接连创下两个“第一”,应该会让那些曾经叫嚣取缔中医的噪音该歇一歇了。 虽然,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杂音会立马消失,相反,有些人会气急败坏,疯狂反扑,最近网上这样的文章很多很多,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搜搜看! 但是,中医中药的胜利,已经成为必然。 于是,10月28日下午6点左右,我在自己手机的记事本上写下了《我的中西医药观》和一段文字……

中医的胜利!——我的中西医药观之一

再次、谈谈对中西医药的选择过程。 选择的前提是认识,而现实生活中,大部分人对中西医药的认识是这样的: 西医快,中医慢; 西医花钱多,中医花钱少; 西医治标,中医治本; 西药副作用大,中药副作用小! 西医住院能报销,中医诊所报不了! 等等等等! 选择如此艰难:一念天堂,一念地狱; 那一刻,我觉得自己就像一个站在赤道中间的孩子:身前北极,身后南极! 我迷路了,不是因为找不到北,而是究竟应该向南还是向北? 中医还是西医? To be or not to be? 从中医的理论来讲,牙疼的原因可以分成好多种,常见的有牙龈肿痛、神经性牙疼、蛀牙疼和肾虚引起的牙痛等。 很显然,中医是不拔牙的,不但不拔牙,有时候甚至不治牙,而是声东击西,围魏救赵,不战而胜。 早在1913年,青年毛泽东在《讲堂录》笔记中写道: “医道中西,各有所长。中言气脉,西言实验。然言气脉者,理太微妙,常人难识,故常失之虚。言实验者,求专质而气则离矣,故常失其本,则二者又各有所偏矣。” 可见中医之长处,在于讲气脉,重系统,由此而导致常人难懂,难免失之于虚;西医讲实验,重表象,由此导致无视系统,舍本逐末。 因此,我更倾向于用中医的办法解决自己的牙疼问题。没有走西医头疼药头、脚疼医脚的老套路,而是根据舌纹诊病的诊断方法,执果索因,把目光转向了一年来一直潜伏在自己体内的14mm的肾结石。 按照西医的说法,6mm以上的肾结石必须手术,而且还存在肾积水和尿毒症的危险。可是,手术要花费数万元不说,还要住院。虽然我是有医保的,但第一不想多花国家一分钱;第二不想和真正需要住院的病人抢有限的医疗资源;第三,最关键的一点,是我不想挨刀子!因为我出生在中医世家,从小对打针开刀之类有一种天生的恐惧与抗拒!

中医的胜利!——我的中西医药观之一

最后,谈谈我就医以后的初步结果。 我依然清晰的记得,当我吃中药让肾结石的B超结果由上一次的12mm变成8mm时,那位西医博士主任说的那句话,他说:“我不相信中医,B超结果不准,我只给你两个礼拜的考虑时间,不做手术,就别在来找我”。 我当时就蒙圈了,陪同的家里人也吓坏了。由于博士主任言简意赅,又不容置疑,我当时居然也动了马上手术的念头。后来又觉得这样有损于我们这样一个有千年传承的中医世家的颜面,还是再等等再说…… 现在想起来,也许那位博士主任的确是好心,可是他的好心可能会让我失去一次为中医证明的机会。 截至目前,我的牙不疼了,颈椎病不疼了,全身性肌肉也不疼了,抑郁症不辞而别,相信肾结石很快就会逃之夭夭,整个人一天比一天精神。 这,不仅仅是我个人的胜利,也是全家的胜利,更是中医的胜利!

中医的胜利!——我的中西医药观之一

三、初步的感想 常言道:有病乱投医。 仅仅五个字,道出了多少病人的盲目与无知?又道出了多少患者的焦虑与无奈? 病来如山倒! 人命关天,容不得半点马虎! 可是,你心里没底: 你不知道该上那家门诊? 你不知道该上那家医院? 你不知道该问那位医生? 你不知道该找那位专家? 你不知道该做那些检查? 你不知道该做那些治疗? 你不知道,你什么都不知道! 试想一下,如果每一位病人都能够在最短的时间之内,找到最好医疗机构,找到最好的的解除病痛的渠道和方法,还会不会有人“乱投医”? 说来惭愧,自己就是一个有病乱投医的典型。虽然出生在中医世家,可我从来都没想过排斥西医。相反,一着急就去看西医、吃西医。 西医虐我千万遍,我待西医如初恋! 可是,每一次西医西药治疗之后,我就会发出同样的疑问与困惑: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 这一次,中医的胜利,从表面上看,好像是一个偶然,但如果我们认真分析一下,就会发现,完全是一种必然。这种必然经过抽丝剥茧,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慢慢就有了我的中西医药观。 还有,一篇采访德国曼福瑞德·波克特的文章,也让我感到震惊。福瑞德·波克特中文名为满晰驳,取意为“以饱满的责任感,反驳西方明晰科学的不足”,出生于1933年,学贯中西,通晓德、英、拉丁、中、法等多国语言。曾任德国慕尼黑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是德国慕尼黑大学汉学、中医理论基础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国际中医规范辞典执行主编。 他认为: 最大的问题是——中国自己把自己的宝贝,当作垃圾忽视,甚至丢掉了。这是令人十分痛心的。 这句话真的让中国人无比汗颜。 福瑞德·波克特说: 中医药在中国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但是对中医学的科学原理认识不够。就象刚才讲的:居然也有许多中国的中医们对中医的科学性表示怀疑,这是问题的实质。 中国至今没有为确定其科学传统地位而进行认识论的研究和合理的科学探讨,没有从全人类福祉出发给予人道主义的关注。近一百年来,许多人固执的相信用西医的方法可认发掘和提高中医,这样做的结果,使中医受到的是教条式的轻视和文化摧残。 中国的有关主管部门和许多医生,表现出不可理喻的民族虚无主义,不承认自己民族医学的科学性,不认真评价并确定中医的价值,一味追求时髦,用西医的标准和术语改造中医,扼杀中医。 可悲的是,当前这种状况还在继续恶性循环:在中国,虽然有“中西医并重”的行政规定,但在医疗的事实上,中医不能和西医享有同等的学术地位。专门研究中医的机构少,经费少,更危险的是研究方法的偏谬。研究人员没能对中医基本的方法论和认识论进行深入的研究,不能用深刻而又令人信服的论据去证实中医药的科学特点。 在中国,对中医的歧视处处可见。中国的西医师有157万人,中医师只有27万。在综合医院中,中西医的比例约为1:9甚至5:95。 更奇怪的是,在中医研究机构和中医学院也存在这个问题,中医院中,病历90%是用西医诊断学和病理学的术语写的,能用传统的中医学理论和方法来诊病和开方的,一种说法是不到一万人,而且这些人年事已高。果真这样,那就悲惨了! 种种迹象表明,中医正在不断走下坡路,走向衰落。这种倾向如不迅速而有力地加以扭转,这个曾在理论上、实践上达到最成熟、最有效的水平的医学,将成为过时的东西。 这不但对中国人民是不负责任的,而且对世界人民也是不负责任的。因为中医的衰败不仅是医学上的问题,也是一个严竣的社会问题,会给一个国家的经济带来很大的影响。 美国2003年的卫生医疗费用是1.5万亿美元,这个数字相当于中国2004年的国民生产总值。中国13亿人,如果没有中医,谁能支付起那么高的医疗费用呢? 到过欧美的人就会知道,欧美的医疗效果并不一定好,许多病的治疗上并不满意。不然,怎么会有那么多人跑到欧美做中医呢?中国要保证老百姓的医疗,当然更不能缺少中医。 以上是部分内容,想了解的朋友可以网上自己搜索。 还有,关于中医中药方面的大实话,可能您也曾想说,但因为种种原因,您不会说、不愿说甚至不敢说! 那么,现在就借我的口说出来吧,毕竟,这些话已经憋在我们心中好久、好久、好久了! 这些话,我最初觉得应该叫《我的中医观》。后来为了不被善良的人误解,也不被别有用心的人曲解,终于改成了《我的中西医药观》。 我初步计划从九个方面来论述,提纲如下: 1.中医的胜利 2.牙疼引发的思考 3.妙手何须用刀 4.中医中药VS西医西药 5.不要老拿屠呦呦说事 6.中医+科技=腾飞 7.我的健康我做主 8.舌纹诊病就是治未病 9.开创中医中药新时代 最后,希望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与我一起隔屏聊天,继续关注我的中西医药观!

中医的胜利!——我的中西医药观之一

作者简介:王森,字龙翔,号青云居士,著名辞赋作家,书画家,诗人,药王孙思邈嫡传后人,中华舌纹医学传承人。

测试广告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