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下午,中央编译出版社在第二十四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BIBF)展位上举办了“文学的名义——跨界对话这个时代稀缺的审美与反思”读书沙龙。《诗刊》副主编李少君、中国作家出版集团团委书记顾超,围绕顾超新作《文学的彼岸》展开了精彩对话。
读书沙龙上,两位嘉宾讨论了“文学是否具有启蒙思想、弥合分裂、推进共识的作用”“中国人的文化是一种自适的文化”“‘80后’的困境”等问题。首先,针对主持人提出的“作为一位理工科博士、政治学博士后,是怎么理解文学的”这一问题,顾超说,书名中的“彼岸”有两重含义,即超越文学本体和超越现实社会,文学在这样一个极其丰富多彩的时代里,赋予平凡以意义,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另一种可能——有意义的或者说是审美的生活。随后,在谈到“如何理解文学的公共领域”“共同价值在文学中有什么意义”时,李少君指出,社会需要重建共识,要实现这个目的需要通过两个渠道,一是向自己的传统文化寻找,二是作家发挥作用,找寻共同点,凝聚价值观。最后,顾超从政治学角度分析了“文学推进共识”的观点,他认为文学从来就有对社会的关照,并向听众解读了罗尔斯的“重叠共识”概念和理性多元论,总结出“构建文学公共领域”的观点。
此次活动是中央编译出版社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系列活动之一。《文学的彼岸》一书的主题是中国当代作家的话语,收录了作者对王蒙、叶辛、梁晓声、张抗抗、贾平凹、格非、周大新、柳建伟、刘醒龙、叶延滨、欧阳江河、范小青、李浩、徐则臣等十多位中国当代作家所作的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