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建国:河北盐山人,中国民建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美术促进会会员,北京画院袁武工作室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九届《民族百花奖》中国各民族美术作品展览组委会成员,北京交通大学中国书画研究院研究员,河北美术学院特聘教授,香港画院研究员,居北京。2015年以来入选(含获奖)中国文联和中国美协主办的全国展十余次,其中作品《正午》入选“丝路与世界文明——第七届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并被组委会收藏,在国内外巡展。入展国家艺术基金、中国少数民族美术促进会等主办的个展及联展四十余次。
郭建国画瓷
文/(单林晖)
庚子岁末,为求在艺术上的创新与突破,画家郭建国离京赴赣,到称誉世界的著名瓷都景德镇画瓷。
从北到南,从宣纸到瓷器,从平面到立体,从水墨到釉料,对画家而言,画瓷无疑进入了另外一个艺术探索空间。
景德镇青花瓷自古以来就以瓷质优良,造型多样而名扬天下,面对着这一个个像婴儿一般素白纯净的胚体,画家郭建国不由得心生敬畏:它们似乎在期盼懂它的人给它们洁白的身体锦上添花,赋予它们新的生命。用怎样的笔墨更能体现青花瓷的品质,画什么样的题材如何去表现更能体现画家创作风格与趣味追逐,又能与中国经典陶瓷艺术完美相结合,画家郭建国在观察着,思索着,迟迟不敢动笔。
在宣纸上作画,笔随心走,墨随笔至,墨是轻盈的、流动的、顺滑的,纸也是平面的,画上去是直观的,也是比较容易掌握的。而用釉料在胚胎上作画,笔是沉滞的、浓稠的,需要画家手臂上有很大力道与造型上的简化、归纳;瓷器又是立体的,每一个侧面都要有完美的呈现;完成的作品还要经过1300度的高温烧制与窑变, 如何把握瓷器烧制后的偶然效果,这都是画家提前要思索的。有了成竹在胸的考量,画家郭建国才会摒心静气面地对每一种器形,每一个胚胎一笔笔勾勒,一点点描绘,赋予每一个瓷器独一无二的灵魂,让它成为不可复制的艺术品,是画家郭建国孜孜的追求。
郭建国的这组陶瓷作品,以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儒释道与经典的戏曲人物为题材,在明澈素净的青花瓷上,加上了属于他个人风格的朴拙、野趣与幽默,让经典与现代,传承与创造,圣人与大众在这里呈现了新的形式的链接与组合,别有一番风味。
涔涔汗水,成就了每一件作品,流动的蓝,经典的红,承载着画家的灵感与思考,带着画家掌心的温度,凝成一件件富有灵魂的独一无二的艺术作品,穿越历史的长河,散发着属于它的永恒魅力。
作品欣赏
福禄寿三星高照
紫气东来
福从天降
赤壁怀古
群英会
抬头见喜
庄周梦蝶
伯乐相马
龙凤呈祥
米芾拜石
达摩面壁
观鱼
徐九经升官记
梁山伯与祝英台
拾玉镯
西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