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广告位
当前位置:>特别推荐>文化>正文
黄海涛:文化资源大省的文化困局与破局

2020-04-15 来源:中国艺术品理财网 责任编辑:黄海涛 点击:

分享到:

河南历史文化悠久,人文资源丰富。2500年前郑州人列御寇(列子)写了一则寓言,寓言的主人公是5000年前同样诞生在郑州的人文初祖黄帝,列子在寓言中讲述了黄帝对华夏民族美好生活大同世界的憧憬。这是人类历史上笫一次描绘大同社会。可以说,中华民族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可以上溯到5000年前。

诞生于新郑的中华“人文初祖”黄帝,特别是以其为标志的黄帝精神、黄帝文化,开创了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模式,奠定了海纳百川、包容共济的文化生态。四大文明古国都有各自的生存和发展模式,唯独中国走到今天,最根本的原因是河南人——人文初祖黄帝开创了中华民族特有的生存、发展模式与文化生态。

从中华民族发展史来看,或者说从中华文明发展史的主流脉络来看,从仰韶文化肇始,居于黄河流域的河南先民,就以其聪明和才智,率先举起了华夏文明的大旗。继之而来的龙山文化时期,河南先民与同属黄河流域的山东等地的先民,创造了灿烂的新的文明。进入到夏代,中国的文明进入到了一个举世瞩目的新的阶段,即阶级和国家的建立。西方的史学家和政客们,面对大量的考古发掘报告和典籍的印证,不得不承认,中华民族在夏代已经定都河南。到了商周,河南更是中华民族主要定都地。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一直在河南及其周边,上演着辉煌的历史大剧。在历史上令四海臣服的汉唐,更是中华民族引为骄傲和自豪的世界中心,其主要定都地和政治、外交、文化活动,也在河南和陕西。至今仍令世界赞叹的、公推古代最繁华的盛世,是北宋都城汴京——河南开封。

从黄帝建政立业开始,到北宋战败南迁,我们五千年的中华民族发展历程中,有四千年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一直在河南及其周边。从黄帝一统天下到北宋中兴,八大历史文明古都,河南占有四席。

一、作为文化资源大省的河南,在文化开发和文化产业方面的现状和困局

有关部门在对河南的文化产业数据评析中指出:“一些城市文化资源丰富,但还处于低水平开发、低层次创意阶段,要把故事讲好,提高关注度和影响力,放大文化价值,实现从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的转变,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新动能。”

问题提出来了,还要研究一下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1、一方面,政府主导欠缺整体思路、布局与引导,古为今用挖掘不够,洋为中用开发有余。

站在历史的起点和现实的前沿看问题,河南的文化开发和文化产业方面出现头重脚轻的局面。如同中央巡视组曾指出文化和旅游部党组“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落实不到位”,是有针对性的。河南好多地方对传统文化的认识都成了一个幌子,“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文化大发展是一项国策,本应是一桌丰盛的文化大餐,结果是“无根基”的菜系不明,满桌拼盘。

1古为今用挖掘不够。比如说大家都已耳熟能详的非遗,许多人认为非遗就是老房子、老制作、老歌舞。满足于这种表面化的手工艺和演艺的导向,造成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祖根文化的一项重要功能——礼义廉耻“四维”、特别是教化的严重缺失。黄帝文化模式,就是在政治、军事、法制背后,维系华夏五千年社会秩序的,有一个强大的逻辑关系,即礼乐。这只“看不见的手”用伦理维系了华夏子民的社会关系,甚至对封建社会的评价有“皇权不治县下”之说。当然,伦理也仅仅是一个方面,我们对传承传统文化的认识与开发,欠账还不只是这些。

在这里我呼吁对祖根文化要重新认识与定位。因为源于黄帝的祖根文化的价值与意义实在是太重要了。黄帝精神是中华根、民族魂的起点、原点和支点,是最核心的、最深刻的、最有号召力的精神标识。黄帝精神、黄帝文化承载的是国家级的、全民族级的精神标识和时代价值,远远高于其他历史文化的精神标识和时代价值。实际上黄帝开创的生存与发展模式不仅仅是手工制作和衣食住行,从天文到地理有百科千种。

2洋为中用有余。比如火热的文化消费,被“泛娱乐”化和西洋化。手段、模式很现代、很牛了。问题是内容,是宣传“小鲜肉”还是宣传老前辈?是传承基督上帝还是传承轩辕黄帝。国家各部委发布的各种数据表明,各地文化开发和文化产业方面,从内容到手段都是以消费“小鲜肉”和上帝为主导的。而国内传统文化部分的开发,仅仅是以农家乐、风光游为主导的。特别是文化消费西洋化,这种文化转基因是非常可怕的。粮食转基因灭种,文化转基因灭族。

我非常清楚世界是多彩的,如果从价值观角度考察,我要的不多,希望我们的画板上保留一抹中国红。关键是认识。希望多关注民族传统文化,并转化到民族企业中。要多生产民族文化产品,在传统文化模式下培养、引导下一代。这方面,日本人为我们做出了表率。这是思想认识方面存在的问题。

2、 另一方面,投资开发定位偏差。社会上流行的几种思维模式,他们的思维结构中,房地产思维、金融思维、商业思维、互联网思维、科技思维等都比较多,但是“真正的”文化思维、民族思维、党政思维不多,即按照中央制定的文化国策,真正的领会精神、贯彻意图、落实行动,而不是被动应付。

问题首先出现在自我认知上。比如国家为什么把郑州定位为中心城市,国务院为什么把建设国家级“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示范区”的战略任务交给河南。从人文初祖黄帝诞生在新郑,到夏代第一个国家政权诞生在登封,再到商代都城,一直延续至今,在郑州这块土地上,历代中华儿女倾注了多少智慧和收获了多少文化成果,这是多么厚实和独特的一笔资源啊。

可是,这么多年意识形态领域里全盘西化的结果是,中国人重新认识了自己,很多人成了耶稣基督的儿子,嚷嚷要过圣诞节。特别是我们河南郑州人,守着先祖黄帝的故里,无视那些优美的郑风乐曲,唱的是圣诞快乐歌。这种精神上的崩塌,是全国性的。我们本地人是不是也要反思一下?我查阅了许多阐述河南历史文化的文章,讲述历史人物,都从老子说起,诞生在郑州的黄帝和列子呢?我们自己都不研究、不宣传、不介绍,还能怎么去要求别人的认同与尊重。

我们的文化开发给我的感觉是,我们有没有太在意自己的乡愁,同时我们老是热衷于欣赏别人的乡愁。我们河南守着聚宝盆,却要捧着金饭碗要饭吃。看一看郑州、开封周边搞了多少个欧洲风情的游乐场,同样是讲古代故事,可他们讲的是欧洲风情小镇,我们缺乏对自己民族祖根文化的自信、自觉、自豪。国外的许多评论家认为,春秋时代郑国列子寓言的人文故事,超越古希腊伊索寓言的动物故事,可是我们的文创和游乐园大都在演绎伊索寓言。有多少人知道郑州历史上有过这么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寓言家?我们的孩子在外国的童话世界里成长,这种文化传承什么基因?

2、信仰的缺失,造成城市精神的迷茫与混淆。造成上述所列事实,其根源是没有对传统文化、特别是祖根文化的信仰。因为没有信仰,城市精神的表述都是市场级的手段和含混的目标。城市精神是树信仰、举旗帜。

解决问题就是要在树立信仰的基础上,找准支点、突破点、兴奋点,这应是重中之重。

如何把握这重中之重,立足点、出发点、落脚点,不能脱离时代背景。对时代背景认识的把握,就是国内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党的十九大提出的目“历史使命”和“四个伟大”的目标,即实现伟大梦想、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从国际战略角度讲,要传承中华民族优秀基因,打赢文化这场战争。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看看我们的城市精神,其表述的是什么层面,其是否有鲜明导向。

别的城市家底不够厚实也就罢了,我们不能这样做贱历史。千年级别的机遇,在新的时代下,我们应该发布新的宣言。

有人说传统文化不接地气,我想问哪个地气是从天而降的?关键是我们的认识、导向及培养。

不仅郑州,八大古都开发定位都值得商榷。比如对八大古都的认识和开发现状,我对其特点有一个概括。其城市定位“气局观”是有所不同的。

北京——主气局是帝王之气(含狂野之气),北京的城市精神表述是:爱国、创新、包容、厚德。

南京——主气局是富贵之气(含粉黛之气),南京的城市精神表述是:开明开放、诚朴诚信、博爱博雅、创业创新。

西安——主气局是殿堂之气(含村野之气),西安的城市精神表述是:承古开新、开放包容、勤奋进取、文明诚信。

洛阳——主气局是庙宇之气(含儒雅之气),洛阳的城市精神表述是:包容开放、创业创新、实干争先、负重奋进。

杭州——主气局是山林之气(含闺阁之气),杭州的城市精神表述是:精致、和谐、大气、开放。

安阳——主气局是高迈之气(含旷野之气),安阳的城市精神表述是:文明和谐、创新超越。

开封——主气局是市井之气(主气局本应为士夫之气),开封的城市精神表述是:暂无。这里所说的“市井之气”不是贬义。它是指产生于街区小巷、带有商业倾向、通俗浅近、充满变幻的一种市民文化。

郑州——主气局是圣雄之气(含宽厚之气),郑州的城市精神表述是:博大、开放、创新、和谐。

气局观的描述是我的个人感受,城市精神是表述是各地官方的发布。

目前国内各大古都的城市精神概括,普遍关注历史不够,展望未来有余(比如北京市既是过去的帝都,又是今天的首都。治理国家需要文治武功。可是,北京市撤销了崇文区、宣武区,无异于自废左膀右臂)。八大古都开发的现实大同小异,各大古都的开发定位,目标是市场级的多,目标是信仰级的少。看看八大古都的城市精神表述,很难找出其历史与人文的差异化。

做文化开发、特别是做文化产业,信仰是绕不过去的。严格来说,各地对这种文化信仰的思想准备是不够的。以近期一些城市的文化产业报告和文化招商的文化开发项目来看,文化项目都是把近现代艺术、科技作为落脚点,或者可称其为文化驿站。所谓的文化产业是贴着文化标签的近现代艺术与科技的“化装舞会”。典型的文化项目有“码头”,文化开发无“源头”。虽然也挂上了一个历史文化标签,但是我们没有看到历史文化脚印。

4、价值取向的误区。在“泛娱乐”的时代里,我们只能在女排和乒乓球比赛中挑起振兴中华的欲望。即便是有那么一点血性的奥运会拼搏精神的抬头,也会被“马蓉出轨门”事件给淹没。

2018年,改革开放40周年,是非常有战略意义的一年,各大媒体为了庆祝改革开放,通过网络投票的方式评选出改革开放40周年的影响力人物。前十名中竟有4位艺人入榜,前三名就有两名是女明星,而且排名第一第二。这个所谓的“改革开放40周年的影响力人物”评选。政治方向不明,经济取向不利,文化导向不好。我一直在想,这些年怎么就把中国传统文化给玩丢了、玩坏了呢?在这种文化消费的利益再分配中,显然我们已输给了特朗普的前任们。他们不费一枪一弹,已经占领了我们的思想和生活。好在有习近平为首的党中央的英明,在建国70周年的庆典中,着重表彰了一批在国家和民族建设主流方面发挥出巨大作用的先进模范。

今天的我们,就生活在一个仿佛什么都可以“被娱乐”的时代。这种文化消费导向的恶果是中国人文的崩蹋,五千年黄帝开创的摸式与生态正在被颠覆。这种历史的责任,必须有人来担当。我们不是想通过禁止来阻挡什么,我们需要的是用宏扬优秀的文化基因来引导什么。关键是有关部门和企业要往哪里使劲的问题。中央巡视组在文旅部的讲话是很明白的。

令人高兴的是,腾讯提出来从“泛娱乐到新文创”,他们已经清醒地认识到了“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打造出更多受欢迎的中国文化符号,不仅是企业的机会,产业的机遇,其实也是国家进一步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关键所在。”文化开发就是从大树树根做起,从大树树干做起,让树干树枝有根扎根。我真的担心一些市县的文化开发成为挂在人造假树枝上的风铃,好看、好听、不好用。没有了对祖根文化的认识与传承,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如何担当得起国家对“中心城市和华夏文明传承创新示范区”的重任与信任?

一句话,无祖根、无信仰、无乡愁的“三无”城市文化,其结果就是无结果。这是内容方面存在的问题。人民日报发表评论指出:今天的文化建设,需要多一些“历史耐心”。让今天的文化成为明天的传统,这是必须的胸襟和气度。面对市场经济大潮,面对网络世界的洪流,要耐得住寂寞、稳得住心神,不为一时之利而动摇、不为一时之誉而急躁。

5、从文化项目的表现形式上看,许多文化开发和文化产业基本上就是日落经济和门票经济,没有形成一个好的文化消费闭合圈,没有做到:招得来、留得住、住得下、玩得好、还想来。请看下面一个网络上的截屏:

黄海涛:文化资源大省的文化困局与破局

我说上述这些的目的,不是为了要批评什么人,重要的是为了提醒我们自己。因此,现阶段河南文化开发和文化产业开发项目特色不明,文化产业不强。尤其是对有巨大的、独特优势的祖根文化开发不力,比如黄河文化、黄帝文化、列子文化、士大夫文化等特异化开发不够。同时普通化的文旅开发,同质化重复开发有余。“吃住行游娱购”就这老六样,特别是都扎堆在影视、动漫、游乐场上打圈圈。

我认为,当下是个需要观点和理论的时代。河南的文化开发和文化产业尤其需要一场头脑风暴。一哄而起、一窝蜂地去学习、去复制,问题很严重。因为许多复制的实质,在商就是急功近利、在官就是应付差事,在文就是浪得虚名。一些文化产业园、特色小镇的烂尾的教训,实质就是如此。

二、从“中部凹陷”向“中原突破”的破局之思

第一,首先在指导思想上,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有关路线、方针、政策和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努力把握策划、顶层设计的政治高度、经济宽度、文化深度,围绕三个担当即政治担当、经济担当、文化担当展开。要把握政治立足点、经济利润点、文化创意点,实现政治组织力、经济推动力、文化生产力的和谐共振,全面提升河南的文化地位、世界地位,改变河南的文化面貌。

这不是唱高调。没有这种高度的认识、没有信仰,做事看起来太儿戏。思路没有高度,落地就没有深度,影响就没有宽度,效果就没有温度。尤其是文化开发和文化产业的特点是需要深挖,精耕,细做。

第二,是要精准定位。河南的文化开发和文化产业要崛起,需要做的事情太多。如何实现“中原突破”,牵一发动全身的引爆点是,打好黄帝文化这张大王牌。我建议请省市有关部门和领导考虑策划打造河南新郑的“黄帝宫”(无锡的梵宫、曲阜的儒宫、汉中的汉宫都是成功案例。具体方案和资源另文汇报)。与黄帝故里广场相呼应,拓展民间拜祖、常态拜祖的新态势。“黄帝宫”就是在黄帝建政立业的新郑具茨山,兴建具有省级(甚至国家级)标志性的轩辕黄帝巨型立像及百姓拜祖广场,树立华夏儿女的精神仰望地标。目前中国到处都在建百米高的巨佛,到处都在仰望别人的祖宗。

习近平满怀深情地说:“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走向何方?中国到了今天,我无时无刻不提醒自己,要有这样一种历史感。……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但是这个文化自信的源点、支点,目前没有地标。我们建议兴建黄帝圣像,就是“担当民族复兴大任”(习近平语)的代表性地标。新的时代到了,新的机会来了。“事关一个民族精气神的凝聚”(习近平语),黄帝不能缺失,河南不能缺位。

提炼精神标识和时代价值,是习总书记对文化事业的最高要求。出彩中原,要举旗亮相。中华根、民族魂的源点黄帝故里,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和精神优势,是不可替代的。

河南的历史文化遗产极其丰富,如何抓住重点、兴奋点?做事、筹市、谋势的高点、特点、突破点在哪里?是做引领者还是跟随者?取决于各界的智慧和决心。

找准定位,乘势而上。找准定位就是要防止“一哄而起,一哄而散”。既要防止束之高阁,又要防止浅尝辄止。河南有一跃而起成为国内外“文化城市”发展的领军的基本条件。河南的千年文化复兴,也在此一举。

第三,操作上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思路是在培养信仰中培育市场,在培育市场中培养信仰。因为我们是做文化和文化产业开发的,文化的性质、特点决定了我们要立足于信仰,产业决定我们不能脱离市场。

再具体一些说,目前我们的“新双创”要把握一个机遇、两个目标、三个理念、四个负责。一个机遇,即千年一遇,国家有要求,社会有需求。两个目标,即“经济带动”和“文化带动”。三个理念:有胸怀(干大事)、有境界(用好人)、有章法(会做事)。四个负责:对历史负责(不做演义)、对现实负责(不转基因)、对投资人负责、对社会负责。

第四、各级党政、社会机构的认识和决心。河南这把历史文化好牌,如何摸出来、打出去?是做文化产业的引领者还是跟风者?都需要我们好好的思考一下。所谓开发乱、乱开发,一切根源在于思想认识上的混乱。只有掌握了对文化的历史和现实的完整认识,才能成为主导者,否则只能成为跟风者。

对文化大省、强省的考量,还要看一些有影响力的事件。河南本地人在看什么?外地人来看什么?——文化的认同才是根本的认同。中华根、民族魂的信仰方面比如新郑黄帝故里的拜祖;伦理思想层面比如《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文学艺术层面,比如二月河的小说;传统武术方面,比如少林武术、太极武术;戏曲方面,比如梨园春;综艺演出方面、情感伦理方面、非遗宣传方面、古城开发方面等等,有许多待挖掘的宝藏。

目前,政务派、商务派、学术派、江湖派、演艺派、科技派等多个方面在共同推动文化大发展。

比如我们民间文化力量愿意在社会各界的支持帮助下,传承民族文化、打造优秀文化、活跃地方文化,这就是我们的文化担当;我们也愿意与政府和商界一起,为各地的文化产业开发贡献力量,这就是我们的经济担当;我们还将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为中国精神的建设添砖加瓦,这就是我们的政治担当。

一切问题的解决,取决于各级领导的认识和决心。紧紧扭住“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改革开放取得了重大进展。“紧紧扭住”,就是成功经验。接下来的“紧紧扭住”“中原突破”,寄希望于各级党委、政府和企业,要看得到,抓得准,落得下,成得了。

三、抓住国家中心城市郑州这个龙头,打好文化大王牌

文化是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

文化提升的顶层设计、战略布局和落地实施的战术动作,不宜仅满足于大而化之加散点平摊。大而化之的规划己经做的很多了。要聚焦突破口,抓住龙头,举旗亮相,打出牵一发动全身的大王牌。

站位、视野、格局,要求我们跳出河南看河南、跳出郑州看郑州,站在全球看华夏。一定要找到源点、用好支点、抓住突破点。一是要聚焦高度,明确精神标识;二是要聚焦深度,深挖根源讲清楚文化自信;三是观照宽度,调控布局的结构、层次、呼应;四是把握温度,抓住心理需求、心理依赖和族群凝聚的痛点。

首先还是定位。郑州定位要在黄河文化、黄帝文化、祖根文化的基础上打“圣雄之风”这张牌。郑州历史文化的大小王是黄帝和列子。在祖根文化的基础上,大做朝圣文化,做大朝圣文化。要扭住最高原生态不放松,这是源头。

其次是模式和生态。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发展模式,是一种文化生态。就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做的什么事情或物件,表达一种什么样的的精神和物质诉求。

再次是可操作的方案。就是要有一个在回忆历史乡愁的基础上,打造一个新的当代乡愁的方案,即——寻根和朝圣,这就是激动人心的两个兴奋点。接下来还会有“乡愁”升级版,即展开国际视野,在天地之中,海纳百川,融56个民族(体现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国策),交65个国家(体现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打造世界的乡愁,各民族的乡愁。我们要打造的是寻根和朝圣文化的DNA,在郑州打造祖根文化朝圣地、世界华人文化的朝圣地。丰富文化供给,促进文化消费。从文化供给侧发力,推动河南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

要打造的新的当代乡愁——文化朝圣地,需要一个特色的概括。我想用诞生于3000年前的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步诗歌总集《诗经》的篇章概括这个乡愁——文化朝圣地,就是:“风、雅、颂”。

风,即时尚;雅,即古典;颂,即高贵。

同时,郑州文化和文化产业的社会价值、项目精神表现在 “寻根、朝圣、领世、致远”这八字方针上。

要实现郑州城市文化由优秀到卓越,由卓越到神圣的转变。需要一群有情怀的人,要把这种情怀做成乡愁,一张历史与现实文化名片。用文化软实力,讲述郑州“千年中兴”的硬道理。

这是一次多赢的历史机遇。我希望郑州文化开发、文化产业成为一面旗帜。我们希望把郑州打造成传统文化活动的基地,祖根文化的领地,朝圣文化的圣地,乡愁文化的属地,新双创的园地、文化产业的福地。

最后我要强调的是,翻开世界历史,各国各民族的交往,不论战争与和平,归根结底是文化的认同。只有文化的认同才是终极认同。

只有抓住了对祖根地黄帝文化、朝圣文化的认同,郑州文化开发、文化产业的开发就会师出有名、名正言顺、旗帜鲜明、旗开得胜。

最后用一句话概括,传承民族生存、发展模式,开创新时代文化生态。

作者简介:

黄海涛,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砚文化委员会副会长、原文化部东方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国文物学会文博学院研究员,郑州市东方翰典文化博物馆馆长,河南根文创文化产业有限公司总裁。

测试广告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