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光成
画家档案
山东省美术家协会理事
山东省中国画学会理事
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当代艺委会委员
潍坊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山谷春意 137x69cm
2019年6月3日
在北京保利春季拍卖会上
该作品以 126500元 成交
沈光成作品受到艺术品拍卖市场关注
名家解读
张宏宾
旅美著名艺术家
沈光成的画一扫那种人们司空见惯的仿古山水画的陈陈相袭、程式化和概念化的空洞乏味,令人耳目一新!他的画源自于生活,以自然为师,多年来坚持去太行,崂山、沂蒙、云贵写生,观察壮美山川之貌,领略山青水长之灵,体悟晨昏阴晴四时风光之情,以他新颖独特的风格表达出对大自然的呕歌和感动。
他的作品虽多出自于写生,却是“迁想妙得”“意匠经营”的作品,他以艺术家的眼光去捕捉生活中线条的律动,黑白的节奏,色块的构成等形式美的千变万化。
他以色代墨,用心造境,无论云雾苍茫的山色还是清风摇曳的树木都透出一种典雅和静谧,散发着中国传统诗词的空灵和韵味。
太行放歌一
沈光伟
山东艺术学院教授
光成的画突出的特点是不同于任何人,既不同于古人和前人,也不同于今人,完全是他自己的面貌,个性化特征十分鲜明。他艺术感觉极其敏锐,他的画东寻西找,很难为其界定到底是一种什么图式,或许这就是沈光成图式。
他又是个极其执着的画家,甚至可能说是固执。他认定的路会坚持一直往下走,决不观望和回头。认其一二,不识八九,这正是成就一个有个性艺术家不二法门。他画画时的忘我状态,自以为是的超级自信和自我感觉的良好,幻化为他一批又一批的画,我几乎每天都能在微信上看到他的新作,感慨于他的勤奋与不懈。
“人生短,艺术长,为艺术奉献一辈子是值得的。”光成用自己的努力践行着舅父于希宁艺术人生的理念。
太行放歌二
宋丰光
山东师范大学教授
沈光成是我大学同窗,大学期间,他的绘画便是同学中的佼佼者,特别是他画的人物头像,常被任课老师作为范画,令同学仰慕。后来分专业时,他专攻油画,后即以油画而著称。
与光成兄多年不见,后来聚会,他意外地拿出一批山水画写生作品,让我惊讶。这些色彩浓郁,笔墨浑厚苍茫,很有生活的现场感,具有很强的当代性。作为一个油画家,光成兄具有扎实的造型功底和敏锐的色彩感受力,而当他拿起并不熟悉的毛笔宣纸画山水时,没有遵循传统山水画的笔墨臼窠,而是借用自己的西画根基,并糅入中国的画境意识来描绘笔下的世界,每一张画都颇见到经营的苦心和画面意趣的追求。
艺术作品最忌陈陈相因,与人雷同,缺乏自己的视角,如此自然陈腐。光成兄的艺术,观察生活,取法自然,乐在其中而又形成自己的语言,带有明显辨识度的个人意识和独特面貌。
太行放歌三
赵建民
中国画学会(美国)会长
光成,我的表弟,我们从小一起长大且玩得最要好。
“文革”期间,大人们顾不上,像野鸭子一样放养我们。暑期习画之余,我就带着他一起到离家不远的白浪河边玩耍。我们去东风桥(今亚星桥)下卖水果的摊贩那里“偷”甜瓜、西瓜。
转眼五十年过去了。我从美国回来,最想见的就是光成,想看看光成的画:画了什么?又出了什么新花样?有时真是出奇不意眼前一亮。
光成执着,对生话热情奔放,对自己的艺术充满自信。他生活中乐于助人以诚相待,朋友永远是第一位的。
花树与海
张葆冬
集美大学教授
观光成兄的画,虽也写生太行,但非气势逼人,“泰山压顶”,而多见太行一角一垅一水一树,甚是亲切。2017年年底我曾去太行采风,行至郭亮,看村头山溪,似曾相识……蓦然间忆起光诚兄之画作……疏疏寒林,茫茫草地,波波秋水,袅袅烟云……却原来,绘画无论传统当代,只要能打动人心,融入情怀,则是最最重要的!
远方的呼唤
李忻峰
山东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沈光成先生的画很难用“山水”或“风景”来称谓。以山水称之,他基本不用墨;以风景称之,他又满篇的中国山水画的笔线,又远远偏离了西方风景画科的范畴。
光成先生独辟了一条"欲立自家门户需辛劳半生"的蹊径。他的所有的作品都是流自于自己的心田,但令人折服的是他时时能以极其敏锐的视觉捕捉到万物的本真和活鲜,更让常人难以企及的是他能经营出新的时代精神。
光成先生在自己独特的艺术道路上,获得了大自在。
峰峦如聚
徐青峰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油画院副院长、硕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艺术委员会秘书长
光成兄的写生把色和形都高度概括,既像是写生又高于写生。他的水墨像是一块温润的玉石,淡雅、温润而显高贵。
生命的河
陈思源
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艺委会办公室主任
沈光成作品具有 “致虚极,守静笃”的中国审美极致意境。在他看来,混沌世界是一种精神“游动”的“外部”凝视。这也是中国人精神自由可贵的模糊性视觉呈现。
“有无相乘,虚实相生”在沈光成先生的水墨作品中得以很好体现,既有水墨的浓淡相宜,常有惊人一瞥的色彩,既能远观更能细品,正是绘画本体的自在言说。
太行秋色
王居明
山东美协副主席 潍坊市美协主席
古人讲墨分五色,光成兄却把五颜六色当做墨来用。他的画里面很少用单纯的墨色,而是把颜色当墨色来用。他的画里面融入了许多西方的构成和色彩,但审美趣向和意境营造却的的确确是中国画的味道。他没有过分的强调传统的笔墨和形式,而是将中国画的意境和哲思融入到了自己的创作当中,不见痕迹,却又无处不在,而表现形式则是更具有时代性和融汇中西的一种全新的形式,而且一直在探索,在尝试,在变化。这是一个艺术家难能可贵的素质,这需要自信和深厚的基础。
向往
周赤舟
潍坊学院教授
光成先生笔下的画作,函微、素稚、苍静而充满诗意。在其作品中处处能感受到与其心灵所向之间的密切关联,处处能感受到自己所研究的、观察到的中国山水的精髓,以贯通中西方的美学的高度,融合到自己的画面上,并体现出超越自己的灵韵。近二十年太行等地写生,不是简单一手多植,而是他与自然的实景感受中获得的视觉和心灵的相谋,并找到了他想表达的思想乃至他对山水的精神所致。
白浪河畔
“意匠”光成的诗和远方
文/窦洁(潍坊日报副总编辑)
艺术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这个最简单的发问,往往却有最复杂的回应。
英国著名当代艺术家瑞安·甘德有一个很简单的标准:一件作品能不能让观众有不同的角度去理解,理解的角度越多,理解的方式越多、越复杂,就证明这件艺术品会越成功,越好。艺术是审美的,又不仅仅是审美的,它还有一个重要功能:引发思考。
长相忆
看沈光成先生的画,如梦如幻,让人动心,还要动心思。
很难给他的画下一个准确的定义。是中国山水画?西方风景画?
有现代的构图,又有古典的意境,有中国画的用笔方法,又有西画的色彩运用。
奔流
他的画倒真如恽寿平所说,“须知千树万树,无一笔是树,千山万山,无一笔是山,千笔万笔,无一笔是笔。有处恰是无……无处恰是有……”他的笔下,丈山尺树隐约可想,寸马豆人一概全无。有太行的韵,雁荡的气,但山形只是他意想的产物和审美的再造。
国画重点在于精气神,最高的画境不是模写,而是创造。从这个角度讲,光成先生的画,不从物像入手,不为形而形,荒远闲致,虚静空灵,“精神皆自意中生”,是深得国画精髓的。
太行山写生系列
光成先生其实是学西画的,1978年考入山东师范大学美术系油画专业。那是改革开放的初期,后印象主义之后的西方艺术诸流派,“形式美感”和“抽象意味”这些新鲜理念总是能占据年轻人全部的心思,画油画也是当时最时尚的选择。从小师从著名油画家于衍堂、张洪祥、张宏宾先生,上大学时画的人像素描,总是引得同学赞叹。大学毕业时,他的写生作品油画《大屿岛》参加当年的大学生联展,被一位美国摄影师用20美金买走。1983年,他的油画作品参选第一届山东省风土人情油画展,在中国美术馆展出。
太行山写生系列
但是,中国画对他的影响是在骨子里的。光成先生出身书画世家,舅父是著名画家于希宁先生,曾任山东艺术学院的院长。大学期间,每个周末他都会去老先生家伺候笔墨,于老的才德修养,诗书画印,对他影响至深。另外,叔叔沈学仁先生,姐夫庞希泉先生,表哥于衍堂、赵建民和亲哥沈光伟先生都是当代中国画名家。应该说,他是在水墨的味道中浸润成长的。
太行山写生系列
自小在这样的艺术氛围里,画画对他而言不是问题,问题是要成为怎样的画家。光成先生说,那个年代,学画的都有个梦,就是成为大师。他也明白,达成梦想,天资、刻苦、风格,缺一不可。
天资有了,常常受到长辈表扬的他并没有飘飘然。夏天放假了,小伙伴们出去野营,身体稍弱的他便自己在家画画;大冬天的晚上,雪下得有一尺厚,十三四岁的他在家点着蜡烛对着镜子画自己身体。1977年恢复高考,他是潍坊地区唯一拿到中央美术学院专业证的,虽说文化课成绩差几分,但专业的水平已是一枝独秀。
只是,在确立自己绘画风格上,西画基础的光成先生有自己的探索和执念。
太行山写生系列
在漫长的人类文明里,艺术往往被看作是神宠的,不是人人都能成为艺术家,它是一种精神,或是一种信仰,是文化的一部分。不同的艺术家,会选择用不同的形式和内容完成“化”的过程,美化、感化、教化,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形式上有人会选择文字、音乐、图画或器物,内容上仅就画画而言,有人会选人物、花鸟或山水。不同的选择和艺术家自身的个性和心性有关,甚至在不同时期选择也不一样。山水画在国画中地位很高,位列十三科之首。因为山水历来是中国文人精神寄托的灵府。山之形即山之灵、山之神。所谓澄怀味象,也就是将自己的精神融入山水之中得到自由解放。而光成先生也真正在山水画创作中,找到了心灵的寓所和解读自己艺术思想的符号。
太行山写生系列
大学毕业后,他到潍坊市科技局工作,先是在工业美术培训班当老师,后来在技术开发中心当广告公司的经理,致力于把当代文化精神和平面设计结合起来。1991年,他创办了潍坊第一家艺术家画廊。全国各地的中国画名家常常到访,迎来送往,研讨观察,他对中国画的感觉越来越多。
而他真正拿起毛笔,得益于哥哥沈光伟先生和曹和平、时振华等潍坊著名的山水画家的支持和鼓励。
太行山写生系列
从2000年开始,光成先生和一帮志同道合的画友,每年到山中写生,足迹遍布太行、沂蒙、云贵。山不同,感受不同,但创作的热情从未稍减。他到太行山写生最多,上午出门,常常是让老百姓把自己送到某个地方,带个一瓶矿泉水和一个鸡蛋就是午餐,全神贯注,浑然忘我,下午4点再让人接回来的时候,腰都是木的,一下子站不起来。
太行山写生系列
沈光伟先生是山东艺术学院教授,对弟弟光成的努力和不同于任何人的个性画风,总是不遗余力地赞美,常常动容跟朋友们欣赏,“想不到啊,他画得太好了,又有进步……”。无论缘自亲情还是艺术本身,哥哥真诚的肯定,是光成先生最感恩和感动的。
太行山写生系列
扎实的造型基本功,多年的写生积累,深厚的中西方绘画理论基础,在光成先生的思维空间不断碰撞、升华,越来越多地形成了他独特的绘画语言。他笔下的山,亦是他心中的山,是意象,是情绪,是思想的花朵。
杜甫在《丹青引》中有两句诗:“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面对名山大川,光成先生如山中寻宝的匠人,忘情地捕捉美丽的意象瞬间,有时廖廖几笔,却能引入佳境。
太行山写生系列
在艺术上,光成先生是执拗而纯真的,对自己的艺术感觉和实践有着强大的自信,一般不轻易改变。能改变的,只有他自己。通过对作品的审视,对人生的体验,对艺术的反思,每个时期他都有创新地展现。
太行山写生系列
徐复观先生在《中国艺术精神》一书提出,对文人画家而言,水墨是最贵重素朴的颜色,水墨的深不可测,深浅重量,舒展变化,正是造化的自然。中国艺术精神自老庄道法与魏晋风度缓缓走来,水墨山水的内涵正合于此。
而自2007以来,光成先生反其道行之,大胆地以色代墨,只用花青、赭石,后来添加胭脂、鹅黄,打造唯美而朦胧,素雅而幽远的山水气质,如书写一首首现代诗。西画最重视光线下丰富的色彩变化,从而塑造如真如幻空间深远的效果,而光成先生用毛笔做到了。“没有墨的画算中国画吗?”我有疑问。对光成先生而言,他追求的是艺术梦,不是画画梦。艺术是不分国界的,怎么画画,如同怎么驾驭人生,和别人无关,要看自己怎么做。
太行山写生系列
对艺术风格的执着不代表他固步自封,相反,他一直与时俱进,关心时代发展,关注前沿思潮,对艺术的追求自称“永远在路上!”。通过微信,他与天南地北的陌生朋友聊绘画;玩起抖音,音乐与画面的结合让他快活得像个孩子;一块粘满油彩的抹布在他手里能变形成有模有样的艺术品。正如近几年,他的作品里重新使用墨色,表现手法更加自由,意象愈发浑厚而精微。
太行山写生系列
光成先生常说,做人如做画。山水画,要在平面上画出空间,要在无我中找寻生活的远。人与人之间,有包容才有空间,有空间才有进步。也许,对艺术手法的包容和对艺术内涵的延展正是他风格笃定的原因。
艺术家不是匠人,他们展示的是内在的灵魂。但凡是艺术家,都须一半是诗人,一半是匠人。他要有诗人的妙悟,要有匠人的手腕。这句话,挺适合用诗意营造山水的光成先生。
太行山写生系列
自由怒放
太行山韵
慎终追远
红·岩
归去来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