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广告位
当前位置:>特别推荐>文化>正文
“作家村”:“村民”论见话文学

2018-11-29 来源:党报头条 责任编辑:编辑部 点击:

分享到:

 11月24日,在樟木头镇文联举办的2018年“中国作家第一村”首届文学论见活动中,王松、雪漠、唐达天、王十月、张一文等“作家村民”先后结合自己的论题观点,上台发表对“文学创作心得、中国文学现状和未来发展、文学创作的意义、作家与市场之间的关系”等内容的主张和见解。台上讲得精彩,台下掌声不断,现场气氛十分热烈。

       王十月以《刺与梁木》为题,希望中国文学界放下成见,消除对“打工文学”“网络文学”的偏见。同时,他还提出“纯文学要打破传统文学创作的禁锢,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赋予新的内涵”观点。
 
“作家村”:“村民”论见话文学
 
       丁燕结合自己的“工厂三部曲”讲解纪实文学的新变化和可能性,通过“纪实文学创作发生的新变化、纪实文学某些文体发生的新变异以及重新定义纪实文学的内涵和外延”等观点,阐述纪实文学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作家村”:“村民”论见话文学
 
       雪漠结合自身多年的写作经验,带领大家一起追寻文学的意义。他指出,“在艺术层面上存在着各种关系,在生活层面上能给别人带来改变、对他人有意义和在生命层面上可以传承人类精神文明”是文学创作的意义所在。
 
“作家村”:“村民”论见话文学
 
       唐达天在论证“作家为什么不能迎合市场”时,把作家比作菜农,市场比作菜市,读者比作买菜的人,深入浅出地分析作家、市场、读者三者之间的关系。他表示,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市场与文学并不矛盾,当代社会要摒弃“迎合读者就是要迎合读者的低级趣味”的观点。
 
“作家村”:“村民”论见话文学
 
       晏杰雄就“当代作家如何写好中国故事”,提出了“发掘、发扬中国传统故事资源;借鉴世界故事资源,用世界文学话语讲述中国故事;缓和通俗文学与纯文学之间的关系,寻找中间道路”等几点看法。
 
“作家村”:“村民”论见话文学
 
       张一文从“打工文学”和“劳动者文学”起源发展详细介绍了“打工文学”的消退和“劳动者文学”的兴起,分析了两者改变中带来的“淡化雇佣劳动所带来的社会对立情绪和负面影响、推动农民工更好地融入城市和优化政府的流动治理”等作用。
 
       王一丁以《昨夜的星辰今天的明月——古典风格的辞赋如何融入当下火热的现实生活》为论题,发表对古典辞赋未来发展的见解。他表示,复兴古典辞赋一要走下神坛、走出书斋、放下身段、抢占市场、抢占先机;二要提高认可,彰显价值,充分借助市场运作;三要在继承发扬古典辞赋的同时勇于创新。
 
“作家村”:“村民”论见话文学
 
       王松在《关于小说方言叙述的几点思考》说道,方言是一个地域的精神文化特质的外化,地方语言能够代表各个地域里人的性格特质。在小说创作中,要保持读者能够看懂和利用方言反映地方人物特色之间平衡,可以通过保留部分方言,以普通话作为小说叙述的腔调,解除方言在小说叙述中的障碍。
 
“作家村”:“村民”论见话文学
 
       活动中,20多名“作家村民”对“文学创作心得、中国文学现状和未来发展、文学创作的意义、作家与市场之间的关系”等内容分享经验,交流心得,进行深入讨论。(邹晓威)
 
测试广告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