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是中华民族独有的高级艺术形式之一。其传承发展、美学姿态和艺术风格如若人然,爱好者或专业学习者不得不知。
一、书法的传承讲究血脉,近乎人伦。中国几千年来,都用毛笔写字,是毛笔写字产生了书法,但所有毛笔写出来的字都是书法吗?书法是一门特殊的艺术。书法的法,是用特殊的艺术形式来表达特别的意识。它有一定的品和一定的格。
中国书法的产生、流变以及传承、发展,有其特殊的渠道,犹如人之血脉传承,有源头,有枝派,有脉路。学书临帖,必须找到源头,从古人学起。知古学古,由古而来,方为取法有源,血统纯正。不学古人,随时跟风,岂谓书法?傅山《霜红龛集》云:“字与人不同者,一笔不似古人,即不成字,文若为古人作印板,尚得谓之文耶?此中机变,不可胜道,最难与俗士言。冯班《钝吟书要》云:“都不知古人,却言不取古法,直是不成书耳!”追溯艺术,学习书法,由古人而得,就好比人伦有宗,传承有序。
二、书法的美学姿态犹如人之美体,须有筋骨血肉神。书法作为一种视觉艺术,供人们品读和欣赏,视觉美是最基本的要求。康有为在《广艺舟双辑》云:“书若人然,须备筋骨血肉,血浓骨老,筋藏肉莹,加之姿态奇逸,可谓美矣。”周星莲《临池管见》亦云:“字有筋骨、血脉、皮肉、神韵、脂泽、气息,数者缺一不可。无论真楷行草皆宜讲究。”字无骨,则形不立;无筋则散落;无血肉则无体态,无美可言。
三、书品如人品,即书如其人。书法是书家于法度撑控下的内心世界的感情流漏,所谓书为心迹。古代书家的喜怒哀乐,透其书信手札的书写风格略见一斑。书家的学识阅历、修养境界、性格爱好不尽相同,则书写风格各异。孙过庭《书谱》云:“是知偏工易就,尽善难求。虽学宗一家,而变成多体,莫不随其性欲,便以为姿。”盖学书者无人不学王羲之,盖学者都有王羲之的影子,但又意味迥异,风格有别,即相类不相同也。
作者简介:卫浩强,字亦胜,号宽忍堂主人,方廬居士,山西闻喜人。现为山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运城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家联谊会会员,中国黄河草书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关公文化研究会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