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山水画几乎伴随着整个中国绘画史的发展进程,它就像一条串联起各个历史单元的线索,将自然、人生、文化、哲学等融汇在那些山峦、云卷、木石和潺溪之间。北宗山水是中国山水画谱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国人文精神发展的重要段落。北宗山水的存在并不是历时性的时间界定,也不是共识性的地域文化分割,更不是不同的哲学观和思想理念之间的牵强嫁接。它是具有相同审美理想的契合和自然归入,更是生命的丰富、严峻和山水的广袤、多姿之间的互望。
时至当下,我们研习北宗山水,绝不可把它当作单纯具有史学价值的文化遗产,古人所描绘的河山、树石亦不是放情林壑者和遁世隐逸者的文化遗珠。时代的距离感并非都是当代与传统的割裂,有时也是当代人自我出走后的迷失,而唯有研习历史方可梳理出如何桥接当代与未来的思路和脉络。当我们在艺术创作的道路上不断尝试验证甚至是复制某一种技法或观念时,回望历史和经典会带来更为本真的视角。
本次由吉林艺术学院所承办的北宗山水画创作人才培养国家艺术基金项目正是在北宗山水沉寂和边缘许久之后的一次完整全面的历史回溯;同时又是一次体会北宗传统、开启心中“叩问之锁”的问道之路;更是一次寻求当代艺术进取方向的切实行动。本项目从2018年5月开始筹划,经过周密的布置和计划后于2019年7月8日正式开班,历时147天的培训,期间有6位教授和北宗山水画的旗手参与教学,并由8位美术理论家和文化学者在知识体系、文化发展和历史梳理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解析。“叩门北宗”是参与本次培训的师生作品的完整呈现,既是一次对古代先哲们的邀请过后冷静的沉淀,又是一次将北宗山水画的技法与精神高度反刍于当下的回味。
当人们在研读和梳理艺术发展进程时总会将某个特定时期或某个流派的出现作为区分时间阶段性的节点,这种断代方式可以清晰地看到不同时期意识形态和审美价值上的共性。这种共性会衍生出更多横跨时间与空间的艺术群落,并将此群落中共同的精神追求加以践行。“叩门北宗”便是一次带有自然性和书写性的视觉画面和艺术家精神风骨的融合,通过各位前辈艺术家和学员们的不懈努力和实践,本次展览在一定程度上明晰了北宗山水的精神主旨和文化概念。
山水画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其信息、图示同样具有很深厚的文化底蕴。对于山水画不同的审美视角和评价体系,不同流派和技法间的探寻、论证已形成诸多的论断和学术立场,但能否准确的定位并形成一个完整的传承谱系则是当代艺术家和学者们最为重要的责任和义务。“叩门北宗”不是传承道路的初始,更不是学术高度的终结。它只是对于民族文化认知的一次自省,或是对北宗山水的发展历程的自修。
弘扬传统文化,秉承北宗山水艺术精神,为更好的传承发展北宗山水绘画技法和理论体系,由吉林艺术学院主办,吉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孙天牧北宗山水艺术研究中心承办的国家艺术基金《北宗山水画美术创作人才培养》项目结业成果——《叩门北宗-山水画优秀作品展》于2020年1月4日在中国美术出版总社人美美术馆正式开幕,共展出北宗山水画作品101幅。
出席本次开幕式的嘉宾还有: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暨书画院副院长;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名誉主任薛永年;中国美术馆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原副主任、中国国家画院美术理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刘曦林教授;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研究生部副主任罗世平;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近现代美术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朱京生教授;原吉林省出版集团董事长周殿富;“济南孙墨佛、孙天牧父子书画馆”艺术顾问、吉林艺术学院“孙天牧北宗山水艺术研究中心”艺术顾问孙树仁、孙树德先生;天津美术学院教授、吉林艺术学院特聘教授、硕士生导师、北宗山水画家、美术史论家何延喆教授;深圳大学教授、吉林艺术学院特聘教授、北宗传人、纹像山水创始人、原北宗山水画研究会创会会长董萍实教授;吉林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吉林艺术学院特聘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学术委员会委员、吉林省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艺术学科评委武继仁教授;济南天下第一泉风景区服务中心党委书记方李明先生;济南天下第一泉风景区信息宣传处处长王波先生;诗人、画家刘明杰先生;吉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党总支书记吴丹先生,吉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副院长赵坤教授;吉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刘君教授;北宗山水画美术创作人才培养项目负责人、吉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主任缪肖俊教授。
吉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党总支书记吴丹代表吉林艺术学院致辞
北宗山水画美术创作人才培养项目负责人吉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国画系主任缪肖俊致辞
吉林艺术学院“孙天牧北宗山水艺术研究中心”艺术顾问孙树德先生致辞
天津美术学院教授、吉林艺术学院特聘教授、项目导师何延喆致辞
学员孟雷同学代表全体学员发言
开幕式由吉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副院长韩文华主持
嘉宾现场参观
本次《叩门北宗-山水画优秀作品展》是国家艺术基金《北宗山水画美术创作人才培养》项目教学成果的集中展示。在展示和呈现传统北宗山水画艺术形式语言的基础上,对北宗山水大家的艺术创作特点和表现语言进行全面、完整的梳理,基于当代社会人文环境探索有北方人文特征和地域特点的北宗山水画创作形式,为北宗山水画创作与发展提供一条化古出新的通途。我们欣喜的看到了画展既有北宗山水画珍贵的遗存经典,又在学员的创作中看到了北宗山水画良好的学脉传承。
研讨会
开幕式结束后,“承先启后——北宗山水当代意义研讨会”在人美美术馆举行,研讨会由项目组导师何延喆教授主持。各位与会专家、学者各抒己见,为北宗山水画的下一步发展提供了更为多元的思考。特别是对北宗山水画当前的状况以及未来的发展状况,有一个比较清晰、明确的认知。
何延喆教授主持研讨会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研究生部副主任罗世平教授首先对本次展览的水准、特色及现实意义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在谈到北宗山水画未来的发展时罗教授提出了三个重要的构成元素,一是独特的艺术观,二是围绕艺术创作生成的方法论,三是围绕前两者形成的技法体系。同时要与时俱进并结合当下,在创作中完善北宗理论体系。
深圳大学教授、吉林艺术学院特聘教授、北宗山水画研究会创会会长董萍实教授回顾了北宗山水画发展过程中的历史沉浮,着重强调了陈少梅、孙天牧等大家在北宗山水重归历史舞台过程中的特殊历史地位,对于吉林艺术学院主办的国家艺术基金《北宗山水画美术创作人才培养》项目给予高度赞扬,并对未来北宗山水画的再发展充满信心。
中国美术馆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原副主任、中国国家画院美术理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刘曦林教授首先回顾了北宗山水的历史沿革,并给予展览充分的肯定。在谈到展览作品时他认为学员在传承北宗学脉方面初见端倪,同时又在创作中体现了自身突出的个性和语言特点。
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近现代美术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朱京生教授强调,北宗山水应着重在当代文化背景下去探索发展之路,本次国家艺术基金人才培养项目和作品展就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同时,他认为吉林艺术学院对北宗山水在当代的传承和发展方面高度重视,并在北宗山水教育、教学方面做出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和重要贡献。
诗人、画家刘明杰先生回顾了北宗山水画的历史发展进程,赞扬了陈少梅、孙天牧先生在延续北宗山水学脉传承方面做出的重要贡献。他强调,在北宗山水未来人才培养方面要加大中国传统文化的培养力度,也应围绕着当今社会的发展进行积极的创新探索。最后,他对吉林艺术学院在本次人才培养项目方面的重要贡献,给予高度赞扬。
吉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国画系方志勇老师从一线教学的角度谈到山水画的教学及中西方绘画中的共性问题,并提到了在教学改革中应注重对学生笔墨能力的培养。
学员代表孟雷表示,通过本次项目的学习,从认识的方法论到技法体系都得到了全面的提升,学习过程当中也认识到北宗山水要较强的理性精神和技艺的规范性。同时感受到作为北宗新的传承人肩负的使命和责任。
本次国家艺术基金美术创作人才培养项目负责人缪肖俊教授对这一年来北宗山水画教学体系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梳理,希望本项目的探索与尝试能为北宗山水画的传承与发展和学院教学体系的建设提供可供参考的范本。
部分学员作品
樊晓婷《烟霭稻黍香》240x120cm
李晨《梦之蓝》90x180cm
李世成《燕赵晴秋》167x240cm
吕翠霞《时昊昼永火焰山》180x98cm
孟雷《空山新雨》180x98cm
孙朋《四时见长白》60x180x4cm
杨柳《深山访友》67x165cm
张强《虎溪三笑》180x98cm
张泉《松云万壑》180x90cm
庄嘉恒《诸山》137x67cm
指导单位: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
主办单位:吉林艺术学院
承办单位:吉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孙天牧北宗山水艺术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吉林省美术家协会
展览时间:2020年1月4日——2020年1月9日
展览地点:中国美术出版总社人美美术馆(北京朝阳区东三环南路甲3号双井桥西南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