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同志关于“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思想和战略精神,坚持创新驱动,努力建成创新之路,根据上海实现2040年上海建成卓越的全球城市,令人向往的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的发展目标,助力杨浦区“三区一基地”建设,勇当上海“四大品牌"创新发展引领区的建设要求,10月13日下午,“星空际遇·触摸未来”2019汇创滨江国际大学生创意市集暨文化创意产业与创新教育研究国际论坛于杨浦滨江主场馆小白楼正式举行。上海市人大华侨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联盟理事长高德毅,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陈丽,杨浦区委常委、区统战部部长董鑫旺,杨浦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区科协常务副主席吴晓童,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校长陈斌,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党委副书记顾凯,共青团杨浦区委员会书记秦恒以及协办单位的领导嘉宾出席开幕式。上海市人大代表杨浦二组、上海市各高校相关院系师生代表、海内外相关领域艺术家参加此次活动。
本次活动是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政府的指导下,由上海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联盟、杨浦区科学技术协会联合主办,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承办,共青团上海市杨浦区委员会、中国农工民主党上海市杨浦区委员会、中国科协海智计划上海(杨浦)工作基地(杨浦区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服务中心)、杨浦区新的社会阶层联谊会协办。同时,活动得到第十五届上海市人大代表杨浦二组的大力支持。本次活动由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校友牟文静主持。
此次活动共有来自来自来自芬兰阿尔托大学、美国麻省大学阿默斯特分校、东京造形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赫尔辛基大学等海外高校,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戏剧学院等全球近三十所院校近百个项目参展。创意青年齐聚杨浦滨江,上千件充满青春创意、特色鲜明的作品展示了国内外高校大学生的创新风采。创意市集展位前人头攒动,琳琅满目的创意作品吸引了众多来自高校、企业、媒体和社会各界的关注。所有展品全部由大学生创作并制作,涉及人工智能类、文化创意类、数字媒体艺术类、服装设计类、非遗传承与创新类等众多类别。
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校长陈斌致欢迎辞。他强调,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时代背景下,以创意性和新技术为特征的文化产业新业态将是未来文化发展的重中之重。学校依托上海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联盟举办的本次大学生创意市集,推崇创新创造,鼓励创意立业,将学校发展与国家战略紧密结合,力争打造上海高校优质文创品牌,使学校成为国家出版传媒和文化创意人才培养基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基地、上海文化创意产业服务基地和国际先进传媒技术推广基地。
杨浦区委常委、区统战部部长董鑫旺指出,坚持文化强市,加快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大力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方面,杨浦区聚焦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高度重视创新型人才在加快促进区域建设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推动作用,把人才梯队建设作为一条主线,贯穿于杨浦“三区一基地”建设始终,勇当上海“四大品牌”创新发展引领区。举办国际大学生创意市集是杨浦发挥好高校集聚的智力优势、老厂房转型的空间优势、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的品牌优势,用打响“四大品牌”工作实效,回答好李强书记提出的“创新两问”,树立好上海创新创业的一面旗帜。
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陈丽表示,此次活动作为2019年中国科协创新驱动助力工程子项目,为进一步提升上海文化创意产业的水平和质量,加快上海“四个中心”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和“设计之都”建设的重要举措。青年师生作为国家最宝贵的人力资源,培养他们的创意创新意识,激发他们的创意创新热情,造就一大批优秀的文化创意人才,是落实国家促进就业,推进创业的重要一环。推进以校园文创项目为突破口,对帮助和培育当代大学生成为城市创意产业推手具有重要意义。
上海市人大华侨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联盟理事长高德毅提出,本次活动将高校人才培养平台与文化创意展示交流平台相结合,通过作品展示、校际交流、校企合作等形式进行创新创业探索实践,对促进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增强文化辐射力、集聚力和打造上海文化名片起到促进作用。
领导嘉宾共同按下启动装置,象征着来自全球七大洲不同国家和地区怀揣着初心和梦想的创意人才的七条彩带连接到创意市集的两端,标志着此次2019汇创滨江国际大学生创意市集活动正式拉开帷幕。
接下的论坛,来自国内外知名高校的学术专家、行业引领者、新锐艺术家就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艺术创作的理念创新、艺术教学的改革创新等问题进行了分享和畅谈。同时,还对文创产品的品牌合作、艺术家跨界创意实践、国际化创新创意思维融入高校实践育人等议题进行了探讨,引起了现场观众的共鸣。
本次活动作为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探索,是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载体,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艺术教育、美育教育的各个环节、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实现了知识教育、能力培养、素质养成的有机结合,促进了学生的全面成长,主动适应、积极响应了时代对提升人民群众艺术审美水平的现实需求,是实践育人、协同育人的重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