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觉学社画家 李明觉
李明觉 山东阳谷县人,1995年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毕业,1997年供职齐鲁晚报,2014年受教于隋牟先生,现居·北京。
“因上努力,果上随缘”
文/刘澈
初见李明觉的画,四周是一大片的白,苍茫到无边无际的氤氲着的白。一方古老的佛像,远视距望出,渐渐褪色,呈现黑白照片般很遥远的黯淡自然的古意。这些佛像,古风隽逸,双目聚气,独立幽深,自成体系。一望而知就不是现代的,似乎也不像现实的。这是哪里的呢? 观李明觉的这些禅意佛像画,构图笔势并不赫然,浑厚峻拔到气势逼人,抑或秀美明媚到流连忘返。她的画往往是含蓄内敛的,是隽永小品式的,也不乏陈年诗意。简淡,幽静,孤闭,而又冲和。这叫我突然想到晋朝归去来辞的陶渊明,想到唐代周昉的笔尖风,也想到中唐的李真,甚至想到了曹不兴。我一时弄不太明白,一个现代女子,为何她的笔下,竟有这样古代文士归隐山林的企图?
陕北写生作品系列 2018年 尺寸35x90cm
独处超然,是一种超脱的人生追求,也是一种高标的思想境界。你我世俗中人,谁能独立一隅,向壁辟谷?纤弱女画家李明觉,莫非就可以如此? 事实上,独处,历来就是文人的一种内心独白,有着一种深沉难遣的精神寄托。纷繁喧嚣而又无奈的现实世间,无缘无法达到或实现的,画家们大约就通过手中的盈尺毫笔,隐晦的或曲折的表达某些心迹的流连和归宿吧。因而他们既在追求,也在逃遁。追求人格的涵养,健康和独立,也在逃避世俗杂芜不断蔓延的日益侵袭。这样,他们就时刻处在矛盾的纠结和阵痛中。但无论外面声色光象如何,文人画家都在他们自我营造的小而封闭的意识世界,尽情沐浴,修复,和舒展被倾轧被挤压到可能受伤的灵魂。因而,真正的文人画家,总有一种孤傲的遗世独立的倔强。
陕北写生作品系列 2018年 尺寸35x50cm
这似乎就有些理解了她画的本意。 她的画乍看完全是文静的,不起眼的风景,只有一些皴擦的山石,皴点的树,和一些古老的佛像。也可能还有一两间茅草屋,或简陋木桥。静静的,隐逸的,却似达摩面壁的洞穴般,营造出一种完全归属自我的气氛。在这样的氛围中,其实应该还有更多的内容。譬如空彻,譬如自省,譬如宽大,譬如悲悯,也譬如刚毅冷静之类。只是,这些,都囿闭在静静的需要慢慢品味的黑白画境。 一种画的画境,也许很难全面表达或显露画家的委婉心境,一般人看到这些山水小品,更多感觉可能是另类,奇怪,或孤寂。但不妨再看看李明觉的佛像,当然更要看她的那种自然的、大胆的在画中留出的想象空间。 反观李明觉的画,就能够迥出时流。她笔下的荒野,枝干奇肆古拙疏野,潜气内敛,显照心劲。设色冷艳,耐寒独立,唯我张扬,又大有静穆之气。颇有"我画随缘"的超脱和傲然。因此,观她的佛像,就可以想到敦煌的"佛海",可以看到骨子里的我行我素…… 如果以此再观照李明觉的山水画,可能对其本人心性也就有了更为确切的注脚。是否可以这样概括:处身纷杂疲惫的现实,却闹中求静,是追求,也是逃遁,坚守内心的那份恬静,和圣洁,宛如挣脱淤泥之青莲,无人处,炫然独放。 当然李明觉的画,也许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从艺术内核的角度,从绘画即写心的角度,或从整个画风来观照对比,可以肯定,她就是一位真正的画家,她的画,直照艺术本真。
陕北写生作品系列 2018年 尺寸35x50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