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愿-四风堂书画作品联展”9月9日在深圳市鹏宝轩隆重开幕。本次展览旨在倡导公益教育,弘扬中华文化艺术。蛇口消息报整版报道介绍本次书画联展“为公益发心,以艺术行愿”。
开幕现场
开幕式由李建华女士主持
策展人 卢山开幕发言
艺术家代表 中千居士开幕发言
嘉宾喜田发言
香港嘉宾陈祉君发言
嘉宾辜武杰发言
本次共展出了来自八位艺术家的一百幅精品杰作,包含终南山源徹法师用心血创作《普贤十大愿》系列书法作品,其中蕴含了对佛法智慧的解读,对国家社会的责任,对众生的慈悲。还有书法家姚国彬写经21米长卷《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画家中千居士绘法师肖像《千远行》,杨梵绘两米巨幅《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像》,詹二锋绘《幸福像花儿一样》,赵美燕绘《祈愿五爷庙》等精彩作品。深圳,北京,香港等地的嘉宾到场祝贺,喜田先生,陈祉君小姐,辜武杰先生做了精彩的发言。著名书法家、学者田一可先生为本次展览赠言“行菩萨愿即为菩萨,居圣贤心已是圣贤”。中千居士代表艺术家陈词,表达以优秀的作品为公益奉献的情怀。策展人卢山进一步诠释了“行愿”这个主题,号召大家为公益发心,勇敢行愿,为下一代和民族未来着想,共同发展公益教育事业。
采访现场
采访画家詹二锋
采访中千居士
采访画家杨梵
时光流逝,认识恩师源彻法师已经七年。回想起来,就像在茫茫大海中夜行的孤舟,遇到了灯塔的指引,航行有了方向,有了光明,航程不再孤单,时常能体会到一种温暖。
从相识之初,师仍带有一丝陌生于俗世的羞涩,到今日遍历世间后的安稳自信,未曾改变的就是那颗“慈悲喜舍”之心。“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这是恩师常常挂在嘴边的话,也是师公本焕老和尚的座右铭。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传承中,首先重视的是一颗发心,从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到张横渠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从张仲景的“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到孙思邈的“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从地藏王菩萨的“地狱不空,誓不成佛”,到观世音菩萨的“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渡人舟”。无不体现出一种济世度人的博大胸襟。而伴随发心的就是“行愿”,发心指明了方向,行愿就是朝着方向所付出的行动。恩师就是念念处处行走在济度众生宏愿的路上,从踏出多年苦修的终南山那天起,就没有停歇过一刻,所想所做都是为了令社会大众得到安乐。这些年来,法师足迹遍布大江南北,游历了全国上百个城市地区,南到海南,北到新疆、内蒙、大兴安岭,西到青藏、西双版纳,东到北上广深沿海各大城市,与众生结下不解之缘。在见闻中,深感于今日社会在前进的过程中人们仍肩负着沉重的包袱,主要根源于教育和医疗,遂提倡办公益教育、公益医疗,令大众减轻压力,下一代获得智慧的教育,未来人们更加幸福。其间遭遇无数坎坷和不理解,生命数次垂危,仍是初心不改。
艺术家合影
嘉宾合影
嘉宾合影
在法师的感召下,北京、深圳、南京、上海、香港、澳门、新加坡、波兰、英国、法国等地的有识之士加入进来,发愿为公益事业付出,并逐渐影响更多的人参加。在这个人群中,有一支艺术家的队伍,他们有着高雅的追求和对公益目标的坚持,他们用作品表达内心,用美好感动世界。他们跟随法师的脚印,默默的奉献。他们或纯粹,或自然,或通达,或潇洒,或幽默,或朴实,相同的是都拥有一颗肯于为公益付出的心。任何艺术都会自觉不自觉的反映那个时代,也对那个时代产生影响,作品的伟大源于心灵的伟大。法师以实践“普贤十大愿”的精神用心血创作的一批书法作品,其中有对佛法智慧的解读,对国家社会的责任,对众生的慈悲。而每位艺术家也用自己的笔,书画出中华民族的深厚文化,自强精神,瑰丽风景。艺术表现情怀,也是一剂良药,感受其中的气息,可以令人振奋,也可以令人沉静,可以令人欢喜,也可以令人震撼。每一幅作品是艺术家过去时光留下的印记,把心愿用精神和技艺经时间烘焙而成,串联起来,就形成了一串足印,远望去一直伸向光明升起的地方。
展览现场
据悉本次活动将持续到2017年9月15日,欢迎大家莅临观展。